构图是好照片的基础,也是作品成败的关键。那么,什么是构图呢?
构图(Composition),就是把有用的元素进行有规律地排列组合,是摄影者对拍摄题材表达方式的一种画面选择。在构图时,我们要明确分辨哪些元素是有用的、重要的,采纳并强化;哪些元素是没用的、干扰主体的,予以抛弃或弱化。
现在手机、相机对拍摄者技术要求越来越低,只要按下快门就能拍,自动化,不需要特别的设置也能拍出美美的照片。但如果你想在照片中加上自己的想法,学习一定的摄影知识也非常重要。今天要介绍的是几种构图技巧,或许能带你发现摄影新的乐趣。
1、中心构图
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中心构图,也是比较保险和常用的构图方法。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突出主体、明确,而且能够找到画面平衡点。
2、三分法
三分法也是比较常见的构图方法。三分法构图又叫井字构图法、九宫格构图法、黄金分割构图,多用于人像、动植物等场景,是拍照时最常用,最容易让照片出彩的构图法。 画面一般是横竖各两条线,形成“井”字排布,将画面分为九等分。很多手机和相机都会带这种构图参考线。四个交叉点是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,将主体放在这个位置也是三分构图的基本原则。
三分法构图非常符合人的视觉习惯,能快速吸引观者的视线,对于突出主体有特别大的帮助。
当然,三分法构图不是说只能把主体放在四个视觉兴趣点上,把主体放在两条竖线上照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。
如果拍摄现场有条件的话,还可以在主体对侧的视觉兴趣点上安排陪体,平衡画面的同时使主体内容更充实丰富。
3、水平线构图
水平式构图,是风光摄影中使用最多的构图方式,无论是拍摄大海、草原、沙漠还是群山,始终绕不开地平线。因此风光摄影中,水平式构图的经常出现也成为了必然。 水平伸展的直线,可以让画面看起来比较宽阔、稳定、和谐。比如地平线和水平面,将两个空间分隔开,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水平式构图一般使用横画幅拍摄,给人一种横向延伸的感觉。根据拍摄环境的不同,水平线也可分为高水平线、中水平线和低水平线。
当地面上的景物比较杂乱,而你又想拍摄地平线上的景物时(如天空、高山),便可以采取低水平线构图,将地面这一水平线放在画面下方1/3处左右。这样既避免了地面上的杂乱景物影响画面的美观,又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现被摄主体的内容。
另外,如果你想拍水面或湖面镜面倒影的感觉,也可以将水平线放在中间,增强对称感。
当把地平线安排在画面中央时,就是中水平线构图了。这时,天空和地面(水面)各占一方,不分伯仲,主要突出场景的意境感。
若拍摄当天天空一片灰白,就可以选择高水平线构图,减少天空的画面,让地平线下的被摄主体占据画面的大部分。
要注意的是,水平构图要做到真正的水平,任何稍微的倾斜都会打破这种安宁和平衡。为此,前期拍摄时可开启相机的九宫格作为参考,或是后期进行二次裁剪,目的只有一个,保证地平线的水平!
需要说明的是,如果只在风光摄影中想到水平式构图,那就太狭隘了。生活中有很多水平构图的素材,很多线条都可以利用起来,如栏杆、台阶之类,总之不要局限于传统的水平式构图。
4、垂直式构图
说到垂直式构图,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拍摄参天大树、摩天大楼以及飞流直下的瀑布。垂直式构图可以增强被摄主体的高度和纵向气势,给人一种雄伟高大的视觉感受。
垂直式构图拍摄树木,体现树的高大与欣欣向荣。
垂直式构图拍摄建筑,体现建筑的庄严高耸。
垂直式构图拍摄瀑布,体现瀑布纵深之高,水流之急,令人震撼。
垂直式构图有力地增加了画面的秩序感和稳定感。
5、对称式构图
所谓对称构图,指按照一定的对称轴,使画面中的景物在色彩、影调、结构上形成统一和谐的对称,常用于拍摄建筑和湖泊倒影。如果前期没法完全对称,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校正和剪裁。 最常见的对称构图情况是利用水的镜面反射作用,以水面作为对称轴,被摄体与水中的倒影形成对称。拍摄时要联合中水平式构图,将水面这一对称轴放在取景框的中央,尝试放大,裁减掉多余的干扰景物,真正凸显被摄主体的对称之美。
另一种是被摄主体本身具有对称性,这种情况需要多观察,多寻找角度。在大空间尺度上不对称的物体,在小空间尺度中可能形成对称;在某种视角下不对称的物体,换个角度就可能形成对称。
6、框架式构图
框架式构图,顾名思义,就是用前景景物做成一个“框架”,形成某种遮挡感。
框架有利于增强构图的空间深度,将观众视线引向中远景处的主体。这充分利用了人观察框内事物的本能,或者说,是某种共有的叛逆心理:“你越是挡,我就越是要看!”
框架式构图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,营造一种神秘气氛,就好像一个人从藏匿处偷偷窥视某个地方。有些框架式构图就是模拟了偷窥的拍摄方式,营造神秘氛围。电影中描述间谍活动,或地下情等场面较多的运用框架手法。
现实中可作为框架的物体很多,在拍摄时,我们要耐心选择。古建筑中的门与窗最适合用来做框架。
使用框架式构图时,首先,要调整好相机机位,将框架拍正,否则就是失败的构图。其次,前景景物需与被摄主体有一定的区分度,不然就凸显不出框架式构图了。最后,框架的画面比例也很重要,框架太小,没有框架感;框架太大,会喧宾夺主。
7、引导线
人眼对线条有天生的敏感性,尤其是具有明显方向的线条,利用一组或多组线条,可以有效地吸引并引导观者的视线,这就是引导线构图,又称汇聚线构图。基本原理是利用线条引导观者的目光,使之汇聚到画面的焦点。
汇聚线的获取方法十分简单,找条平直延伸的道路、隧道,或是其他延伸性物体,平位远拍,由于透视的作用,各线条便会汇聚到一处。
道路是最常见的汇聚线,由眼前的近处引向原处消失点,远近相呼应,增加了立体空间感和纵深感。
引导线不一定是具体的线,但凡有方向的、连续的东西,都可以称为引导线。现实中,道路、河流、颜色、阴影甚至人的目光都可以当做引导线使用。
还有一种螺旋形引导线,观者很容易根据螺旋线走势,最后将视点聚焦在被摄主体上,特别容易突出主体!这就要求我们拍摄时,尽量将被摄主体放在线条的汇聚点上,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,最终以突出主体来体现拍摄意图。
画面中出现清晰的线条可以引起关注,起到“吸睛”效果。引导线是画面中任何形式的线条,像直线、曲线、汇聚线、平行线、螺旋线等都可以对观众视线引导。它可以用于创造、增强纵深感等。
8、对角线和三角形
对角线构图又叫斜线构图,基本原理是把被摄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,观者看的时候,视线就会沿着画面对角线方向看去,具有一定的引导视线的作用。
对角线是倾斜的,不稳定的,采用对角线构图有助于为画面营造富有活力和节奏的动感。

对角线构图使用场景颇多。道路、桥、楼梯等景物具有线性延伸的趋势,并且拥有有标准而规律的外形,天然具有对角线构图的优势。
通过对角线构图,延伸的花枝自然填充整个画面,显得充实饱满而又不失活泼。如果拍摄时有蝴蝶、小虫子等小生命作为点缀,就更富有生机了。
对角线在人像中是拍摄躺姿或是趴窝的姿势,配合干净整洁的背景,让画面活泼而具有想象力。由于对角线是矩形画框中最长的线条,坐在地上沿对角线拍摄全身像,能在心理上让人物显得更高挑。
美食摄影也是对角线构图常用的构图方式。让菜品倾斜着穿过画面,各部分食材远近错落有致,让人垂涎欲滴。
还有一种高级的对角线构图,利用太阳光的阴影,形成强烈的明暗反差,营造浓烈的感情。
9、S型构图(曲线构图)
在自然界有变化万千的形状,其中S型曲线总会给人一种柔和、优雅的美感。让人看上去是延长的,变化的,非常有节奏和韵律。
像一些风光大片中,道路、小溪、河流是比较常见的。
S型构图也可以用在一些弧度小的曲线元素,像在拍摄美女时,可以利用S展示女性身材特有的魅力。
10、前景与纵深感
前景在风光摄影中的作用还是比较强大的。前景掩映后是主体,整个空间被拉长,变得更加立体,更具有纵深感和层次感。
11、留白式构图
摄影有一个原则——Less is more,中文说法,少即是多。打造极简主义风格的关键是什么?没错,就两个字——留白。
“画留三分空,生气随之发”。画面中留出空白,通过简单的背景突出主体。可以为画面增加更多的深邃意味。这种留白也可以结合简约主义的构图,通过画面比较少的内容,来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留白不是简单的空白,更不像空白那样不作为。内容上的空白并不意味着关注点的空白,恰好相反,留白能提高关注度,能让被摄主体更加凸显,还能有效地诱发感情。在摄影中,通常以烟、云雾、水面、天空、墙面等来展现画面的留白效果。
不同的留白面积会呈现不同的画面效果。切记不要让留白面积与被摄主体面积相等,平均划分不仅会失去留白的效果,还会让画面过于中规中矩而落入俗套。
留白式构图就是要有“画境空灵”的意境。这就要求画面也不能塞得太满。想象一下,如果一张风光照的画面被景物塞得满满当当,没有一点空白,就会给人一种紧张压抑感,让人透不过气。同时,过满的画面还会失去空间纵深感。
要注意的是,留白不一定是在构图时留出一片空白,也可以是留出天空、草地等。
12、黄金三角形构图
黄金三角形构图和三分法相似。只不过这里的直线是从四个角出发的,在图像左右两边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。我们要将画面的元素放在交叉位置。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,多个三角形相互关联,相互呼应,更具趣味性。
13、黄金比例构图
黄金分割的比例原是一个数学规律,也是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。这个比例被更多地运用在绘画和设计中。黄金分割的比例是1:0.618。

在摄影构图中比较高级,黄金分割点表现在对角线上的某条垂直线上的点,还是正方形边长为半径延伸出的螺旋线。

但在拍摄时,如果你很难找到这个位置,可以利用九宫格构图,其实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。为什么这样说呢,下面用一组数据来解释。
如果黄金分割线,线段全长是1,A线段=0.618,B线段=0.328,即黄金分割线的位置从右往左,值为0.328。
九宫格,假设线段的全长为1,三分之一处位置为1/3=0.333,而黄金分割线C点的位置值为0.328,仅相差0.005。大家如果想拍得更精准一些,看左图线条和右边文字。

14、填满画面
将主体填满整个画面,不为周围预留空间,可以让观众目光集中在主体,去排除干扰,更多地记住细节。
15、重复性构图
当画面中没有一个单一明确的主体,全是一群相同东西的时候,在画面中将这一群主体拍摄下来其实就是利用重复性构图。
重复是指相同或近似的图案连续排列的一种方式,构成的画面给人一种整齐的秩序美。重复性构图的原理是,单一元素,不断重复,尽量充满画面。
建筑物是重复性构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,鳞次栉比的建筑,本身就是单一元素的无限扩展,有规律的图形在重复性构图下更加显得整齐划一。
图书馆也是适合使用重复性构图的场景之一。一排排书架排列有序,在书架正对面用相机框住几格书,既显得书排列整齐,有凸显书的数量之多,令人眼花缭乱。
有的时候,在利用重复性构图的时候,也可以利用虚实关系来突出其中某一单独物体。
重复构图,一般是在特定的情况下。比如水果摊、花丛、或者一面全是窗的墙。画面的内容是不断地重复要拍摄的主体,单调重复的方式来占据画面,这样也能够突出主体。
16、改变视角
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摄影师在拍摄时会趴在地上,或者也有的站在楼顶或者更高的位置去拍摄。这其实是想以人眼高度之外的视角去拍摄物体。
现在很多相机可以翻转屏幕,你可以试试仰拍。降低或者提高视角,或许会发现拍摄主体不同的美。
以上是专为摄影新手介绍的16种构图方法。但其实我们在拍摄时,最主要的是思考和确认照片的主体以及要表达的主题,要传达给观众的内容是什么。在拍摄时多多思考,多加练习,再结合一些构图技巧,就能做到融会贯通,信手拈来。
摄影构图就是要从观察和模仿开始,把经典的构图方法烂熟于心,这样在拿起相机后,各种构图方法才会涌现心头。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!多观察,多模仿,多练习,才是王道!
837 total views, 1 views today